小A以很高的分数被学校极好的专业录取,父母都为他而自豪。然而令父母无法相信的是,他们自认为优秀的孩子在第一个学期就出现挂科,第二个学期已无心学习,虽然道理上都明白,但就是不想学,甚至连课也不去上。父母对他的表现很失望,同时又很担心。
在经过与小A的真诚交流后,咨询老师发现造成该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于目前的专业没有兴趣,对老师的授课方式也很不习惯。而问到当初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时,小A坦诚主要是受到父母的影响,感到他们很希望自己报这个专业,当时觉得自己既然不是很反感,也可以尝试一下。但开始学习后才发现和自己想的很不一样,难以适应,越来越没兴趣,也非常后悔当时的选择。
※※※※※※
专业问题是现今大学生当中凸显的一个主要问题。不少新生刚入校不久就开始着手准备转专业,但仍会有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必须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当客观现实无法改变时,心态的调查就变得至关重要。
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即使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凡是能够考入大学的同学,智商都不成问题,只要愿意面对,踏实地去学,保证各门成绩合格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一条底线,也是自己作为一名学生、一名子女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如果因为对专业不感兴趣而成天郁郁寡欢,以翘课、玩游戏来麻痹自己,最终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个专业,而是自己的未来。
了解自己的专业。很多同学其实对于专业本身并没有清晰的概念,有的仅仅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想象,不一定真的不感兴趣。因此,不要急着下定论或暗示自己不喜欢目前的专业,不妨去找找专业老师或高年纪的学长们聊聊,或许会有令你惊喜的发现。
对现有专业保持比较理性的态度。因为每个专业无论如何都可以教会人一些东西,包括思维方式。其实,读过大学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毕业之后基本已经忘了与专业相关的具体知识,真正有帮助的是看待、分析问题的思路与视角,我们在大学里真正需要学习的是一种自学的能力。因此不要过于纠结专业本身。
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如果所学专业真的并非自己兴趣所在,也不代表自己没有机会回到感兴趣的领域,还可以考研、辅修、读双学位或自学。在保证本专业的学习都合格的情况下,可以试着了解一下别的专业。这时比较重要的是理智地对待自己更想进入的专业,试着和那个专业的同学与老师沟通,多查阅相关的资料,看自己是否真的喜爱或适合那个专业。
寻找生活的积极面。即使所学专业并非自己所爱,也不必因此把所有生活都涂成灰色。专业学习只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部分,还有很多其他施展才华、锻炼自我的舞台。如果能在其他领域取得一定成就,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负面的专业情绪,形成良性循环。
曾经有个清华的女生,她本科专业是化学,而且成绩非常优秀,但是毕业时她找的工作全部与物理相关。招聘人员很奇怪,女生解释道:其实我真正喜欢的是物理,我一点也不喜欢化学,但我依然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因为这是我的一份责任。
用人单位当即决定录用她,因为他们觉得一个人能够对不喜欢的领域尚且如此用心,那么对于自己感兴趣领域的表现自然不用有任何怀疑。
相信这个女生的故事会给大家一点启示。
摘自《大学心事:心理咨询师与你聊成长》